今年1月,我國鋼材出口742萬噸,同比下降23.2%,連續6個月同比負增長。除了受國家去產能的大背景影響,貿易摩擦是我國鋼材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并且相對集中,呈現加劇的趨勢。美國華盛頓時間2月2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不銹鋼板帶材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做出終裁,裁定中國企業63.86%——76.64%的反傾銷稅率和75.6%——190.71%反補貼稅率。
據商務部的中國貿易救濟信息案件數據庫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鋼鐵行業遭遇52起貿易救濟案件,同比增加40.54%,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案件發起相對集中。這些案件由21個國家或地區發起,其中35起貿易摩擦案件由印度、巴西、越南、泰國、南非等16個發展中經濟體國家或地區發起,占比67.31%;其余17起案件由美國、歐盟、加拿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5個發達經濟體發起,占比32.69%。二是案件類型相對集中。反傾銷案件主要由發展中經濟體國家發起,總數達到34起,占比為65%;反補貼案件主要由發達經濟體國家發起,總數達到11起,占比為21.15%;保障措施案件均由發展中經濟體發起,總數達到8起,占比為15.38%。三是案件產品相對集中。涉及建筑鋼材、熱軋板材、冷軋板材、中厚板、型材、涂鍍板、不銹鋼及鋼管等,幾乎涵蓋所有鋼材品種。主要是板材和長材,熱軋板、冷軋板等板材25起,占比為48.08%;盤條、混凝土鋼筋等長材10起,占比為19.23%;其余鋼鐵產品17起,占比為32.69%。
中國鋼鐵企業頻繁遭貿易摩擦,主要原因還是世界經濟低迷,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各國為保護本國鋼鐵產業而出臺限制措施。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已過了十五年,但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沒有終結“替代國”條款,仍試圖延續反傾銷“替代國”做法,導致貿易糾紛增加。
據商務部公布數據,2016年中國遭遇的所有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涉案金額達78.95億美元,占所有案件總金額的55%。國外對中國鋼鐵產品貿易保護已引起跟風效應,將會嚴重影響我國鋼鐵產品出口。為促進我國鋼鐵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檢驗檢疫部門建議:一是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推進供給側改革。大力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產能,協調發展,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提升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尋求世貿規則保護。深入分析導致貿易摩擦的原因,力爭從源頭上減小貿易摩擦壓力。同時認真研究世貿組織規則,密切關注貿易摩擦動向,加強與相關國家或地區的交涉磋商,尋求務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三是促進鋼企并購,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鋼鐵產業整合步伐,實施兼并重組,擴大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干企業集團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在做大的基礎上,做強我國的鋼鐵產業。四是擴大海外投資,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鋼鐵產業的對外投資,有效規避貿易摩擦。同時及時調整出口鋼鐵產品市場結構,鞏固已開發的傳統市場,主動避開反傾銷國家,大力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