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后若干年內,中國鋼鐵不僅需求和生產將處于相對穩定期,而且行業總體水平正進入上升期。”9月27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振江在第十七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指出。
劉振江指出,這屆大會與往屆有所不同。一是中國鋼鐵工業正在進行著重大的改革,改革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二是中國鋼鐵工業與國民經濟同步,已處于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我們對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完全可以做出自信的基本判斷,對未來充滿信心。中國鋼產量已占全球的二分之一,中國有每年消費7億多噸鋼的能力,這就注定中國鋼鐵工業健康發展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很重要,也必然對世界產生影響。
劉振江強調,中國鋼鐵工業的改革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行的。“我們下了大力氣進行結構調整,堅決化解過剩產能,徹底清除‘地條鋼’,努力進行企業改革,下功夫提質增效。中國化解過剩產能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數量之大是全球唯一的。我們是真抓實干的,結構調整還要深化,這正是中國鋼鐵工業的希望所在。可以判斷,在今后若干年內,中國鋼鐵不僅需求和生產將處于相對穩定期,而且行業總體水平正進入上升期。”
“在這個大背景下,不僅我們行業內對鋼鐵工業的未來充滿信心,我也希望鋼鐵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們,能以戰略家的思維,考慮我們的長期合作、互利共贏問題。”他指出。
鋼鐵生產和鐵礦石原料供應是相互依存的最緊密的伙伴關系。誰也離不開誰,誰離開了對方就意味著孤獨和恐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相互依存為出發點,在命運共同體的框架內考慮問題和處理我們之間的關系。經過10多年的風風雨雨,應該說,從2016年以來,鐵礦石供需雙方都在向理性回歸,這既難能可貴,又勢在必須,合作雙方必須照顧到雙方利益,尋找相互依存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互利共贏。
為了維護產業鏈上最緊密伙伴的平穩合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正在與一些大礦山公司的高層領導進行洽談。首先高層對長期合作、互利共安從理念上要達成共識,然后要在這種理念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改進合作方式,努力尋求產業鏈上雙方都減少風險和有相對穩定的預期,可以供需雙方共同約定貿易規則,可以以多種方式進一步深度合作。從已經談過的情況看,高層在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上在相互補充,也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共識。這為今后鐵礦石供需雙方直接洽談貿易、簽訂合同將有一個共同認同的基礎,也有利于共同營造良好的鐵礦石貿易市場環境。
劉振江最后強調,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協商研討,對高層達成的共識能有更具體深入的解讀,對在互利共贏,長期合作理念下的操作方法有新的改進,希望通過雙方共同努力,不斷改革創新,實現我們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