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財智不久前發布的2018“世界勘查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世界有色金屬勘查投資為84億美元,在連續下降4年之后首次出現回升。
遺憾的是,2018年未必像今年開始表現的那樣樂觀。當閱讀這份報告的時候,有幾點需要注意。
首先是融資未能與勘查投入同步增長。2017年用于勘查目的融資主要取決于2016年經營狀況。 可以肯定的是,但目前為止礦業公司通過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發行股票(IPO)的并沒有上升,事實上已經多個月稀少。
另外一個趨勢是進行草根勘探的主要以大型礦業公司為主:大型礦業公司投入早期勘探的資金僅占2016年收入的0.5%,而1997年這一比例為2%,但1997年對礦業公司來說并不是效益好的年份。
與其他調查結果類似,黃金勘探投入仍然占很大比例,2017年其勘查投資為40.5億美元。相比之下,鉑族金屬的勘查投資占比僅為1%。
當然鈷和鋰的勘查投資很多。但是,正如幾個星期前預測的那樣,很難預料當前的勘探項目未來投入生產后,電池將使用何種材料。
例如,幾個星期之前,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RMIT)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不用鋰而用碳和水的電池原型。正如該研究團隊的約翰·安德魯斯(John Andrews)教授所說的那樣,與金屬儲氫合金以及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相比,這種電池所使用的碳資源更為豐富,更加便宜。
總的來說,2017年采礦業形勢有所好轉。但是,從勘查資金主要流向棕地勘探來看,很難說是繁榮的一年。鋰電推廣面臨的壓力上升。
現在來看看金屬的表現。
據凱投宏觀的數據,二月份金屬價格漲跌不一,其中銅和鋁價格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庫存自年初以來就開始上升。2月份中國鋁產量增長6%。
2月份,國際鉛價環比下跌了3%。1月份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汽車電池更換引起的,但凱投宏觀認為全球汽車銷量增速已經明顯變緩。
鋅價在2017年出現供應過剩之后出現了下跌,但2月份庫存量上升,表明供應緊張的局面已經得到緩解。
凱投宏觀認為,由于上海期貨交易所庫存在2017年嚴重下降后出現回升,導致錫價下跌。
近些年來,中國汽車行業一直是一些金屬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現在產量增速減緩,對需求造成了壓力。
凱投宏觀對鎳的看法也與眾不同,該公司認為鎳在短期內不會短缺。盡管中國不銹鋼價格在去年9月份出現了暴跌,但自從去年6月份跌至低谷后,鎳價已經回升了51%,今年以來上漲了5%。由于不銹鋼行業仍然是鎳的最大終端消費者(大約占70%),因此兩者價格出現背離實屬罕見。
究其原因,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鎳可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已經為市場所知。但是,凱投宏觀認為,電動汽車電池僅僅占鎳需求量的3%。也就是說, 未來不銹鋼行業仍將長期控制鎳的價格。
分析師西蒙娜·甘巴里尼(Simona Gambarini)看淡2018年鎳市場需求。原因有三: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特別是金屬密集型行業,例如建筑業;美國征收鋼鐵進口關稅;不銹鋼庫存創新高,買方停止購買,首先考慮去庫存。
綜上所述,正如一些老專業所說的那樣,今年全球礦業總體形勢應該是“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