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7億噸,進口金額1014.6億美元。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鐵礦石主要進口國之一。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上,世界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中國業務掌門人謝雪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盡管國內房地產開發有可能放緩,但是在基礎設施、機械和汽車需求的支持下,謝雪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鋼鐵需求仍將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
淡水河谷總部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金屬和礦產品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和鎳的生產商之一,公司同時還生產球團礦、錳礦石、鐵合金、冶金煤和動力煤、銅、鉑族金屬、金等。
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以來,淡水河谷已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是迄今為止國際礦山企業中唯一的參展企業。
而對于此次疫情下的進博會如期舉行,謝雪頗為感嘆。
“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行,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中國已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恢復過來,這是一項令人欽佩的成就,這項成就來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采取的一系列謹慎的防控措施。”謝雪說。
謝雪認為,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也給予了淡水河谷更多的發展機會。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通過進博會這個交流平臺,在過去幾年中,我們展示了我們的綠色礦產品、綠色物流解決方案以及部分創新技術。進博會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積極聆聽的平臺,我們在進博會期間有機會與我們的客戶、合作伙伴見面,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對于我們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和要求。”謝雪說。
自1973年向中國出口第一船鐵礦石以來,淡水河谷已與中國建立了近半個世紀的合作伙伴關系。
謝雪表示,淡水河谷的成長與中國的發展,尤其是 1978 年啟動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和高速發展的中國建立起合作伙伴關系,我們才締造了淡水河谷這家出色的公司。”謝雪說。
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在目前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之時,謝雪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仍然持續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盡管房地產開發有可能放緩,但是在基礎設施、機械和汽車需求的支持下,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鋼鐵需求仍將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中國的經濟內循環政策還將通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一、二線城市周邊城市群)提振國內鋼鐵需求。”謝雪說,中國對于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以及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也將為淡水河谷帶來發展機遇,“我們將通過供應球團精粉幫助中國客戶增加球團礦的使用率,并向中國客戶供應更多‘綠色礦產品’,如卡拉加斯粉(IOCJ)和巴西混合粉(BRBF)。”
自2006年起,中國便成為淡水河谷最大的市場。2019年,中國占到全球海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73%以及淡水河谷鐵礦石出口總量的 61%。
謝雪說,2020年,中國市場的需求依然強勁,日產鋼鐵超過300萬噸。
今年10月,淡水河谷宣布將與寧波舟山港建立合資公司,以建設、擁有并運營位于中國浙江省舟山市鼠浪湖碼頭的西三區項目。
“我們將擁有合資公司50%的股權,我們的出資額將在大約1.09億美元和1.56億美元之間。項目建設將于雙方在中國通過集中申報審查及其他相關監管審批后開始。西三區項目將戰略性地確保淡水河谷在中國的港口處理能力,該項目也再次顯示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謝雪說。
重申淡水河谷對碳中和的承諾
謝雪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在今年的進博會上,淡水河谷不僅將繼續展示公司優質的鐵礦石和基本金屬產品,還將重申公司對于碳中和的承諾,并分享公司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采取的行動。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我國剛剛宣布了力爭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2020年,淡水河谷也宣布,將在未來十年間投資至少20億美元,到2030年將公司“范圍一”和“范圍二”的絕對排放量在2017年的基礎上減少33%,并到2050 年實現碳中和。
溫室氣體排放“范圍一”指在運營中因消耗柴油、天然氣、煤炭和汽油而產生的直接排放,人類可對這些排放加以控制和管理。“范圍二”指因消耗電力或蒸汽而產生的間接排放,我們對許多間接排放無法加以管理,但可以通過提高能效來減少間接排放。
據了解,這是采礦行業迄今為止為應對氣候變化所承諾的最大投資。
“我們還希望通過我們的優質礦產品和創新煉鋼技術幫助中國鋼廠提高能效、減少排放,從而為中國的氣候議程做出貢獻。”謝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