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屬與礦業市場負面情緒越來越多,頂級消費國中國前景迷茫,供應激增,周二鐵礦石價格下降至近五年半低點。
周二鋼鐵指數(The SteelIndex)含鐵量62%鐵礦石中國華北CFR基準進口價格設定在每噸77.10美元,當日下跌近1%。
鋼鐵制造原材料現在交易價為自2009年6月15日以來最低,并且沒有靠近歷史高位,2011年2月觸及每噸192美元的水平。
2013年下半年較平靜,價格連續148天位于130和140美元之間,此后,2014年持續下滑,虧損略低于43%。
Big 3的擴張有據可查,但是FMG集團的財富更多地象征著供應潮。
FMG在2008年5月首次向中國運鐵礦石。現在它是每年1.55億噸的業務——相當于去年巴西運往中國的總噸量。
中國國內供應
額外供應的影響很明顯,中國進口持續攀升,按當前增長速度可能將達到9.5億噸,中國國內生產很難量化。
該國礦商每年生產約3.5-4億噸含鐵量62%的鐵礦石,雖然缺乏可靠的統計數據。
短短的兩年之前每噸120美元被視為價格下限;認為低于該水平的時期延長將排擠掉高成本的中國鐵礦石礦商。
當120美元來了又走了之后,100美元被視為生產調節者將放棄市場的水平。隨著鐵礦石價格似乎設定在80美元以下,關于中國國內供應的推測正受到嚴峻考驗。
盡管生產成本超出90美元,中國鐵礦石礦商實際上在擴張,今年增加產量8%以上,他們堅持的理由有很多:
并非所有的中國生產都處于成本曲線頂端;
很多礦山受制于鋼廠;
國有礦山并不一定按商業方式運作(保留工作優先于盈利);
地方政府一直以稅收減免和其他刺激扶持礦山;
長期協議;
進口已經在需求70%以上的北京可能警惕對國外礦商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增加。
污染戰爭
價格還因短期因素受到負面影響,因為北京緊鑼密鼓地籌備亞太經濟合作峰會。
中國資本與環境正施加自2008年夏季奧運會以來最嚴格的污染控制,以控制全球領導人峰會期間的煙霧。
河北省的鋼廠將暫時地關閉生產。但是進一步脫離中國的污染之戰將對出口商有積極影響;只要質量優良。因為中國鐵礦石質量較低,大多數中國精礦需要一個燒結過程。燒結增加環境影響和成本,這與北京的綠色議程和避免鋼鐵行業的產量過剩的計劃不符。
中國的鋼鐵制造商一直在以來自澳大利亞、南非和南美生產商的大塊礦石替代國內供應,成本較低,并且通過減少燒結需要降低了污染。
根據普氏能源數據,上周高質量團礦溢價達到自4月來的最高,一些貨物售價高達每噸94美元。球團礦溢價也上升,雖然仍低于今年3月達到的每噸4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