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鋼鐵行業運行概況
(一)粗鋼產量小幅增長,國內表觀消費同比下降。
2014年,全國粗鋼產量8.2億噸,同比增長0.9%,增幅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鋼材(含重復材)產量11.3億噸,同比增長4.5%,增幅下降6.9個百分點[1]。國內粗鋼表觀消費7.4億噸,同比下降3.4%;鋼材表觀消費10.5億噸,`同比增長1.7%,增幅下降10.6個百分點。
從日產情況看,全年日均產量225.4萬噸/日,其中6月份達到231.0萬噸、為最高點,11月份211.0萬噸、為年內最低點。
(二)鋼材庫存仍處高位
2014年前十個月,中國鋼材市場月平均水平庫存維持在3000萬噸以上,11月份下降到2500萬噸左右、12月份下降到2300萬噸左右。其中企業庫存方面,納入《中國鋼鐵工業統計月報》統計的83家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2014年前11個月各月鋼材庫存總量基本維持在1400萬噸上下(12月降至1250萬噸左右),比2013年底增加155萬噸、增長11%左右。
社會庫存方面,上半年各月維持在1000萬噸以上,下半年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去庫存趨勢。到12月底,22個城市5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為819.83萬噸,環比下降14.16萬噸,連續9個月保持下降,為近4年來最低水平。
(三)鋼材價格持續下行
2014年,國內鋼材市場價格水平不斷走低。截至12月末,中國鋼鐵協會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83.09點,環比下降2.20點,降幅為2.58%,較上月加大1.30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6.05點,降幅為16.19%。
據統計,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2011年至2014年鋼材全年平均銷售結算價格分別為4468元/噸、3750元/噸、3442元/噸、3074元/噸,呈不斷下滑趨勢。品種鋼材中,三級螺紋鋼跌至2791元/噸,較2014年年初下降785元/噸;熱軋卷板跌至3131元/噸,較2014年年初下降528元/噸。
(四)鋼材出口大幅增長,但出口單價下降明顯。
2014年我國出口鋼材9378萬噸,同比增長50.5%;進口鋼材1443萬噸,增長2.5%,折合凈出口粗鋼8153萬噸,占我國粗鋼總產量的10.2%。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盡管2014年鋼材出口增長迅猛,但出口單價卻比2013年下降明顯,且鋼材進、出口價格之間的“剪刀差”也越來越大。2014年全國鋼材出口平均價格約為755.3美元/噸,而2013年的平均價格在854.0美元/噸,每噸下降了98.7美元,下降幅度為11.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14年全國鋼材進口平均價格約為1241.3美元/噸,而2013年的價格為1211.1美元/噸,每噸增長了30.2美元,增長幅度為2.5個百分點;進、出口鋼材的平均價格差達到了486.0美元/噸,比2013年的357.1美元/噸放大了128.9美元/噸,放大幅度高達36.1%[2]。
(五)鐵礦石等原燃料供需格局逆轉。
受國際主要原燃料生產企業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及我國鋼鐵產量增幅下滑影響,2014年鋼鐵原燃料供需格局逆轉,價格大幅下降。62%品位的進口鐵礦石到岸價由年初的133.1美元/噸降至年末的68.7美元/噸,下降48%;焦炭由1425元/噸降至893元/噸,下降37%。廢鋼由2445元/噸降至1928元/噸,下降21%[3]。
(六)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鋼鐵企業盈利有所好轉,但分化明顯、融資困難。
2014年,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原材料價格降幅大于鋼材價格,鋼鐵企業總體經濟效益有所起色。納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財務指標統計的會員鋼鐵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5882.07億元,同比下降2.98%;實現利稅1090.92億元,同比增長12.15%;實現利潤304.44億元,同比增加87.54億元,增長40.36%。累計虧損面14.77%,同比下降4.55個百分點;虧損額117.47億元,同比下降8.02%;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304億元,增長40.4%。銷售利潤率為0.85%,同比提高0.26個百分點,但仍處于工業行業最低水平。
在行業效益整體好轉的背后,存在著明顯的企業效益分化現象。從12月的情況看,納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財務指標統計的88家企業集團,盈利企業71家,盈利額為63.92億元,同比下降8.80%。其中盈利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3家,合計盈利額38.27億元,占盈利額的59.87%;其中盈利最多的重鋼集團實現利潤11.21億元,占盈利額的33.30%。虧損企業17家,虧損額21.299億元,同比增加9.16%。其中虧損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合計虧損額為18.87億元,占虧損額的54.72%。
另外,行業了還存在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困難。2014年,納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財務指標統計的會員鋼鐵企業期間費用同比增長5.62%,其中管理費用同比下降7.02%,財務費用同比增長20.58%,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6.51%。12月末,會員鋼鐵企業存貨占用資金同比下降5.83%,其中產成品資金占用同比增長9.31%;企業銀行借款同比增長0.28%,其中短期借款同比增長0.91%,長期借款同比下降1.43%;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6.06%,應付賬款同比增長5.97%。
(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初見成效。
2014年,我國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6479億元,同比下降3.8%。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投資4789億元,下降5.9%;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1690億元,增長2.6%。從工序投資增長情況看,煉鐵、煉鋼和鋼壓延加工完成投資分別下降40.4%、10.5%和4.8%。從新開工項目情況看,2014年新開工項目2037個,同比減少215個。其中煉鐵項目169個,減少51個;項目287個,減少71個;鋼加工項目1581個,減少93個[4]。
2014年,納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的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完成投資811.14億元,較去年同期降低19.43%。
(八)產業集中度有較大程度下降
201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表現出下降趨勢。其中,粗鋼產量前10名(20名)企業的產業集中度下降趨勢較為明顯。12月份,前10大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總量份額約為36.59%,與2013年12月的42.36%相比,下降了5.77個百分點;前20大鋼鐵企業產量所占的份額從2013年12月的58.82%跌落到目前的52.24%——產業集中度下降了6.58個百分點。
二、2015年展望
(一)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2015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國際環境總體趨好,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復蘇態勢,但國外政策調整、地緣政治沖突等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不確定性。國內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但一些短期、結構性與長期性因素將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沖擊和制約,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仍面臨很多挑戰。
1.2015年全國GDP同比增長速度可能會跌落到7.0%
有利因素與條件在于:
世界經濟將持續復蘇但難以有大的改善。雖然2014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復蘇的態勢弱于預期,但是下半年以來發達經濟體持續復蘇,雖然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有所回落,但是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各機構普遍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復蘇態勢,增速較今年有所提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3.8%,較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但同時也要看到,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總體仍較為疲軟,短期內難以真正走出低谷,一些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供給方面的制約因素和金融條件的收緊對經濟增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可能持續更長時間,因而明年世界經濟仍只是邊際上的改善。
政策效應逐步釋放。一方面,為應對2014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定向調控政策措施。內容涵蓋定向降準、結構性減稅、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穩定外貿、擴大信息體育消費,以及在近期實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礎設施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PPP)等。這些政策多需跨年度操作,政策效應將在明年繼續釋放。另一方面,在我國當前的財政狀況和通脹形勢下,2015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還具備較大的運用空間,政府可能繼續圍繞促進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出臺力度更大的新政策,政策效應也將會集中體現為通過擴大內需進而拉動經濟增長。
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依然較好。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內需增長具備有利條件。供給方面,雖然我國面臨勞動力人口絕對量減少、儲蓄率下降等趨勢性變化,但是人力資本、資本存量等要素供給的質量在提高,一些新的增長拉動因素正在形成。消費方面,受最近兩年就業形勢較好、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的積極影響,2015年的消費增長仍將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將繼續在10%以上,這對經濟增長形成較強的支撐。
投資方面,“十二五”規劃即將收官,一些規劃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和尚未動工的大項目,建設進度將有所加快,出口回暖也將帶動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這些都有利于促進明年投資增長。
改革紅利將逐步顯現。2014年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允許民間資本創辦金融機構,放寬市場主體準入,以及以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為核心的價格改革等,2015年還將實施一批重大改革。這些改革對經濟增長潛力的提高作用將在未來一段時期逐步顯現出來,對2015年的經濟增長具有正面作用。
不利因素和風險隱患在于:
一是世界經濟中的風險性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首先,全球經濟總體未恢復到危機前增長水平,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以及由于土地、勞動力等綜合成本上升造成我國出口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這些因素仍持續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其次,主要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分化和轉換帶來的沖擊。第三,地緣政治形勢更加動蕩。
二是房地產市場短期難以出現強勁回升。201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不斷下降,雖然已出臺了解除限購、放寬首套房貸款認定標準和降息等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在邊際上改善房地產市場形勢,但受房地產市場階段性過剩嚴重、房價下行預期強等因素影響難以很快扭轉低迷態勢。房地產行業前后向產業關聯度高,與鋼鐵、建材、家電、裝飾材料等多個行業緊密相關,且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四分之一,房地產市場低迷將嚴重掣肘投資及相關行業的增長。
三是環保指標造成的強約束。“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顯示,環保指標完成進度滯后,規劃中4個節能環保的約束性指標都未能達標。為了確保節能環保指標在“十二五”后兩年達標,國家將“實施最嚴格的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有些地方為完成環保指標,可能會采取強制措施。
四是供給因素約束不斷加強。勞動力、土地、資本等供給因素進一步趨緊,對經濟增長的約束不斷加強。
綜合以上因素分析,我們認為我國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2015年經濟增長速度很有可能跌落到7.2~6.8%區間(即7.0%左右),并且很可能呈現逐季下降的走勢。預計2015年1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速度會跌落到7.3~7.1%區間。
2.投資增速繼續回落
我國投資自2003年開始連續十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長,直到2013年才首次降到20%以下,2014年以來回落幅度加大、跌落至12.3%。預計201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將繼續放慢。
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房地產進入周期性和階段性調整,拉動經濟增長加快下行,而房地產過度增長持續時間很長,現在調整才剛剛開始,2015、2016年房地產調整力度還可能加大。另一方面,資金成本過高,對投資增長形成很大的抑制作用。在需求相對不足、物價增長放慢的情況下,企業融資成本不會很快明顯下降,盈利能力也難以明顯提高,從而抑制投資需求增長。
預計201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很有可能跌落到10%、甚至8%以下。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很有可能下跌6~10個百分點,即與2014年投資規模基本持平或略微上漲3%左右;而基建投資將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預計2015年全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長可能達到15%或以上。
3.CPI增幅維持在3%左右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把2015年的物價增長水平控制在3%左右。我們認為,這樣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并且預計物價增長趨勢仍將是穩中有降。
這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判斷:一方面,食品價格增長仍然較為平穩,這是物價總水平增長基本穩定的最主要因素。導致食品價格穩定的原因有:一是糧食問題從國內或全球看,都已基本解決,這得益于農業的技術進步,糧食問題不在數量供應而在質量提高,或者說主要是面臨著很大的食品安全問題。二是無論從國內看,還是從國際看,這兩年氣候條件較好,我國2014年的自然災害明顯少于常年,這對糧食產量的穩定起了關鍵性因素。三是經濟繁榮時期,各種投機行為泛濫,農產品常成為“市場炒作”的對象,其價格的“蛛網曲線”特征很容易被投資者利用,農業的某些事件或自然災害容易被人為“放大”,導致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實際上供求關系并不那么緊張,特別是作為完全競爭市場,它有自我調節的機制。因此,經濟下行或趨穩,投機性的炒作也隨著減少。另一方面,非食品價格也保持穩定。盡管最近受國際商品價格特別是油價下跌的影響,我國的非食品價格增幅在2014年9月和10月出現了一定的回落,但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仍較高,政府和企業積極消化產能過剩問題,使得非食品價格仍會保持一定的增幅。
(二)鋼鐵行業發展形勢預測
整體看來,2015年鋼材供過于求的現狀難以好轉、出口將略有降低、鋼材價格仍將低位徘徊、鋼廠盈利狀況難言樂觀,鋼材市場將依然弱勢運行。
1.產能過剩矛盾短期內很難化解
對國內鋼鐵行業而言,產能過剩是個大問題。但相比這個大問題本身而言,更嚴峻的是鋼鐵企業的擴展行動和相互間的比拼生產還在繼續,其中2014年新開工項目就達2037個;在建產能大于計劃關閉的產能,在建項目要陸續投產;一個地區削減產能,別的地區借機大量生產、“彎道超車”現象卻在滋生。如此種種,造成了產能的嚴重過剩,消化過剩產能的工作十分艱巨,過剩矛盾短期內很難化解。
2.鋼鐵需求難有大幅提升,但需求規模依然龐大。
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復蘇仍艱難曲折,經濟增速明顯弱于預期,國內經濟增速換擋期和結構調整陣痛期疊加共振,下行壓力持續存在。在此背景下,鋼鐵需求難有大幅提升。但也應該看到,“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點戰略將對鋼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不過從當前中央和地方公布的主要項目來看,投資主要還是集中在交通、水利和基礎設施方面,尤其是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這樣的投資方向,固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國內市場的鋼材需求,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鋼材需求結構。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因為對比基數的不斷提高,其體量規模依然巨大。同樣道理,盡管中國鋼鐵需求增幅由兩位數回落至5%左右,但其絕對數量依然驚人,現在每1個百分點的增幅,就意味著增加粗鋼需求900萬噸,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10個百分點的增長水平。對比基數不斷提高、經濟增速回落觸底,將使得新一年中國粗鋼需求體量依然規模巨大。初步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