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上市以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功能持續發揮,期貨價格代表性及影響力不斷增強,產業參與度和產業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已成為國際上重要的鐵礦石衍生品,有效服務于鋼鐵產業的風險管理需要。”6月28日,大商所副總經理王玉飛在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下稱北鐵中心)成立10周年大會暨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第10屆會員大會上致辭時表示。
王玉飛表示,近年來,大商所深度融入產業,著眼期貨功能有效發揮,持續“優產品、拓市場、強服務”,推動鐵礦石期貨實現質的提升,逐步成為產業鏈企業穩定經營的“好幫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壓艙石”,為促進鋼鐵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期貨力量”。
一是品種運行日趨成熟,產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鐵礦石期貨、期權日均成交量分別為82萬手、40萬手,日均持倉量分別為141萬手、59萬手,持倉規模穩步擴大,市場容量能夠充分承接現貨市場的避險需求。近年來,大商所多措并舉促進合約連續,2023年鐵礦石期貨非1/5/9合約日均成交、持倉量分別達到9萬手、35萬手,同比增長94%、20%,合約連續性不斷增強;引人境外交易者及實現向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以人民幣為投資方式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交易以來,境外客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持續提升,鐵礦石期貨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同時,近年來大商所同50余家鋼鐵企業建立長效溝通機制,開展煤焦礦高層管理培訓EDP(高級經理人發展課程)項目,設立23家鋼鐵原燃料產業鏈板塊的產融培育基地,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全面提升。
二是期貨價格代表性及影響力持續增強,已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重要價格信號。自2022年5月份調整交割質量標準以來,鐵礦石期貨逐步實現多品位、多品牌平行交割,2023年平均7個主流品牌交割經濟性差異在20元/噸以內,期貨價格的代表性大幅提升,期貨價格影響力不斷增強。
“目前,國內港口鐵礦石現貨貿易中直接由期貨定價的基差貿易快速發展,占比已達10%~15%,同時期貨價格已成為PB粉(皮爾巴拉混合礦)等主流礦種的重要定價參考。在前期主要貿易商均已深度參與的基礎上,近年來國內主要鋼鐵企業對鐵礦石期貨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持續提升,其中部分龍頭鋼廠已深度參與期貨市場。”王玉飛介紹。此外,鐵礦石期貨的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相關國際礦山從原來的觀望態度逐漸轉變為積極接觸,并表達積極參與交易和申請納入交割品牌的意愿。
三是產業參與度不斷提升,期貨已成為產業企業管理風險和穩定經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鐵礦石期貨期現價格相關性和套期保值效率始終維持在 90%以上,期貨工具能夠有效服務于產業企業風險管理的需要。在產業調研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都表示,隨著企業在更大程度上利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其自身的現貨經營也敢于不斷擴盤放量。同時,虛擬庫存、基差點價、鎖價訂單等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期貨在服務保供穩價、增強產業鏈韌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下一步,大商所將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等工作重點,找準發力點,打好‘組合拳’,為產業企業筑穩定、孕新機、開新局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王玉飛進一步表示,大商所將深化與宏觀管理部門的溝通協作,從嚴加強一線監管,確保市場安全平穩運行,持續提升鐵礦石期貨運行質量。同時,加快創新完善產品生態鏈,穩步推動再生鋼鐵原料期貨上市,通過期貨標準化、規范化發展,促進再生鋼鐵原料的資源循環利用,全方位提升國內鐵元素自給水平。
“近年來,大商所不斷加強與北鐵中心的深度合作。雙方在促進期現貨交易對標對表、深化市場培育服務、優化定價機制等方面攜手同行。”王玉飛指出,未來,大商所將在有關部委、協會的指導下,繼續深化與北鐵中心的合作,在推廣基差貿易、加強期現聯動監管等方面相向而行,持續推動期現貨市場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