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美元指數掉頭向下回落至95點關口附近,引發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新一波強勢反彈,表現好于年初預期。分析人士預計,只要美元弱勢不改,全球宏觀經濟的不斷改善必將進一步激發需求端回暖,如此一來,大宗商品企穩反彈趨勢或將延續。當然,也不排除美國一旦成功解決了制造業下滑、出口疲軟和勞動力市場等一系列問題后,美國經濟重回強勢復蘇,那么,伴隨美元回歸強勢,大宗商品市場也存在再次探底的可能。
4月以來,全球大宗商品明顯反彈,表現好于年初預期。究其原因,除了供給壓力降低、需求回升以及主要發達國家超低利率環境等因素外,美元回調的影響更是立竿見影。盡管過去幾日美元重拾升勢,但由于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參差不齊,特別是疲軟的貿易數據引發廣泛擔憂,加之投資者普遍預計美聯儲加息會推遲,美元指數掉頭向下回落至95關口附近,引發大宗商品市場新一波強勢反彈。記者發現,本輪行情的輻射面已從原油、鐵礦石、橡膠、銅等工業品擴大至貴金屬和農產品,形成普漲態勢。截至目前,國際油價已經順利沖上60美元重要關口,金價也逼近1200美元大關。分析人士預計,只要美元弱勢不改,全球宏觀經濟的不斷改善必將進一步激發需求端回暖,如此一來,大宗商品企穩反彈趨勢或將延續。
受美元走弱提振
大宗商品“漲”聲一片
2014年,大宗商品走過了異常慘淡的一年。無論是谷物、黃金、煤炭,還是棉花都難以獨善其身,尤其是鐵礦石、原油,更是上演“斷崖式”下跌,成為年度最大“輸家”。今年以來,甚至在一個月前都很少有人相信持續低迷的大宗商品市場能夠打出如此漂亮的“翻身仗”。
作為“標桿”商品,原油價格在短短3個月內從40美元區間一舉拉升至60美元以上。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在4月大漲25%之后,本周二繼續上漲1.47%美元,漲幅2.49%,報每桶60.40美元,創2014年12月11日以來最高收盤位。與此同時,布倫特6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周二上漲1.61%,收于每桶67.52美元,盤中一度沖高至每桶68.40美元,創2014年12月10日以來盤中新高。跟隨原油的腳步,貴金屬市場也普遍上漲,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周二上漲6.40美元,直逼1200美元大關。倫敦市場上的基本金屬也集體走高。其中,期鎳大漲4%,期銅攀升至去年12月中以來最高,期鋅跳升2.6%觸及8個月高位,期鋁盤中升至4個半月高位,期鉛攀升2.2%,期錫微漲0.7%。此外,一直處于低位的農產品市場也迎來普漲。本周二,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農產品期貨集體上漲,豆油觸及兩個月新高,玉米結束三連跌。
不難發現,本輪反彈行情的起始點與美聯儲“出手”打壓美元多頭的時間點高度吻合。在3月下旬的月度例會上,美聯儲在刪除“耐心”一詞后,也意外地對經濟增長、通脹、利率前景進行了下調,同時對強勢美元提出質疑。如此明確的鴿派信號不但令加息預期瞬間回落,也讓漲勢如虹的美元遭遇“滑鐵盧”。也從那時起,美元開啟了階段性回調,直接從接近100點的高位跌落至95點附近。本周二,美指再度小幅回落,日跌0.4%,報95.072點。周三亞市交易時段,美指繼續下探,盤中一度跌破95點關口至94.57點。截至北京時間16∶00,美指跌幅為0.36%。由于國際市場上的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計價,美元指數與商品價格呈負相關性,美元走低直接引發了商品市場的反彈。
三重利好齊聚
階段性反彈可期
眼下,市場關注點集中在“本輪反彈行情能否持續”的問題上。記者發現,盡管包括高盛在內的機構仍斷言大宗商品仍未逃離結構性熊市,但近期行情著實讓不少投資者重新看到了希望。在他們看來,市場正在經歷階段性反彈,大宗商品市場在超跌企穩后仍然蘊含投資機會。
首先,雖說美國商品研究局編纂的商品期貨價格指數(CRB)自去年5月中旬開始連續下跌,至今跌幅已高達22%,這已充分說明了前期大宗商品價格“滑板式”下跌與美元強勢和全球經濟基本面情況緊密相關,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基本面的好轉,跌速過快、跌幅過大的階段基本將告一段落。其次,近期一系列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并沒有預期那么樂觀,在制造業下滑、出口放緩的局面下,居民消費成為支撐美國經濟復蘇的唯一動力,然而近期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并不理想,表明美國居民的消費意愿正在降溫。這在鞏固美聯儲鴿派傾向的同時,也鞏固其以漸進方式升息的預期。由此可見,美元還有進一步回調的空間。此外,作為主要大宗商品需求國,中國經濟前景向好也成為關鍵利好因素。隨著貨幣政策的放松以及5、6月份開工旺季的來臨,貨幣政策與基建投資的雙重利好使得市場對于中國經濟改善預期增強,不僅如此,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京津冀戰略的逐步落實,也將會對大宗商品構成較強需求,這些都有利于大宗商品市場探底回升。
當然,也不排除美國一旦成功解決了制造業下滑、出口疲軟和勞動力市場等一系列問題后,美國經濟重回強勢復蘇,那么,伴隨美元回歸強勢,大宗商品市場也存在再次探底的可能,稍有好轉的全球通縮風險或將“卷土重來”。